金陵晚报报道同一款故障手机,同一个检测点,但第一次的检测结果是“人为损坏”,第二次又变成是“质量问题”。面对截然不同的检测结果,消费者王先生大惑不解。
去年12月17日,家住溧水县的王先生在当地某手机卖场以1399元的价格买了一款手机。
12月23日,王先生突然发现手机出现了花屏的现象。王先生把手机拿到卖场,要求退货或者换机。该卖场负责人称退换货要有检测报告,并将他的手机拿到了厂家授权的检测点进行了检测。可是,该检测点开出的维修受理单上显示,王先生的手机故障情况属于“人为原因”、“非保维修”。于是,该卖场凭这张检测报告拒绝了王先生换机的要求。
王先生随后找到了溧水县消费者协会。消协工作人员建议王先生找江苏省通信产品质量检测站重新检测,这是一家权威检测机构。经该检测站判断,王先生的手机花屏纯属质量问题。王先生随后又找到了厂家授权的检测点,这一次,该服务中心重新检测后,开出了第二份受理单。在受理单上,由原来的“非保维修”变为“检测换机”,“人为原因”则变成“通信掉线,花屏白屏”。同一款手机,同一个检测点,为什么有两种检测结果?对此,该客户服务中心却也说不明白,只简单地说,由于检测设备比较陈旧,有些都是用肉眼看,手工操作的,难免会出现误差。
在溧水县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的调解下,该卖场同意给王先生换了一部手机,同时赔偿了他的误工费和交通费。